早上,李海陪家人吃过早餐,亲了亲小悠悠,又进房间跟肖若云吻别后,才换好衣服,准备出门去上班。
肖若云对李海如今的状态极为满意,突然笑嘻嘻道:“老公,我感觉你现在变化好大,做什么事都显得气定神闲从容不迫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风风火火急不可耐了。”
李海洒然一笑道:“老婆,以前呢,是迫切地想做出点成绩,干出一番事业,现在有了你和宝宝,我已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如意,工作上再当‘拼命三郎’大可不必。”
“以前太渴望仕途上的成功了,所以做事情只争朝夕。现在尽心尽力干好工作,能不能升官就听天由命吧。心态不同了,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急迫和焦灼了。”
开车去单位上班的路上,李海还在想着肖若云说的这个问题,他的变化无疑是很大的,说是脱胎换骨也不为过。
他反思自己,以前对于升官那般执着,或许是源于前世的执念。
但经历过生死难关之后,他确实已经看透升官之事,孜孜以求不见得就能如愿,摆正心态静待花开,反而会有水到渠成的收获。
还有个重要的助力,却要归功于他短短数月的挂职锻炼。
在省纪委机关当个中层干部,只是个执行者的角色,但派到县里挂职当纪委书记,既要谋划决策,又要统筹领导,这种考验和历练,确实让他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如今,李海主持干部监督处的工作,已经抢占了提拔升迁的先机,又有诸多荣誉的加持,能否顺利升任处长,最重要的事情已不是做出多么亮眼的成绩,而是保持工作上的平稳。
一切以稳字当头,做事情四平八稳,反而是更为有利。
省纪委的领导和同事们,显然也感觉到了李海的明显变化,多认为锋芒内敛、低调谦逊的李海,更加给人一种稳重感和成熟感。
李海以前那种狂飙突进的干工作方式,虽然做出的成绩足够丰硕,但太独树一帜,太鹤立鸡群了,也容易给人压迫感和危机感,并不利于李海广结人缘,让大多数人接纳他。
对于李海的可喜变化,钟刚成及时给了他肯定和鼓励。
要想在官场上行稳致远,就不能表现得太过完美和亮眼,讲点中庸之道,甚至让领导看到你的缺点和不足,领导才会更愿意培养和提携你。
太优秀的下属也会让领导感受到压力的,要是领导觉得不能得心应手驾驭你时,自然不会再给你进步机会。
钟刚成的这番肺腑之言,让李海很受启发,也感慨颇多。
以前,他只知道一个劲往前冲,想尽办法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做加法。现在看来,适当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做一点减法,也必不可少。
当然,以李海的好强性子和超强能力,让他沦为碌碌无为之辈,他显然也是做不到的。
查贪反腐是他的毕生追求,他不可能见腐败不查,只是他的行为方式更为和风细雨。
在李海主持干部监督处日常工作的半年里,他没有再采取大开大合的反腐方式,而是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
先是带队去了几个地市深入调研,摸清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纪检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原因所在。
然后,他从教育防范和规范用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推动出台了多项制度规定,在打基础利长远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下基层调研期间,李海也没忘记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查探出个别纪检系统领导干部不收敛不收手大肆腐败的问题。
再结合干部监督处平时掌握的问题和线索,带领手下之人,在做实初核调查工作之后,果断查办了7名纪检系统的领导干部,凸显了干部监督处的担当作为。
上一个年度,干部监督处尽管有李海创造的完美开局,但在李海下县里挂职和昏迷未醒期间,全年度也仅查办了5名纪检干部。
李海利用半年时间,扭转了此前干部监督处打不开局面的不力态势,对上能有交代,对下形成震慑,让李名显等领导更为认同和满意。
李名显让李海主持干部监督处的工作,虽说爱才惜才和政治激励占了很大成分,但他同时亦不无担忧,李海会不会蛮干快干。
毕竟是纪检系统内部的干部,若是查办的人数太多,李名显作为省纪委书记实则也会脸上无光。
但有腐不查更不行,如刘长林那般无为而治,李名显也是对其极为恼火的,因为那样就产生不了震慑力,容易让部分纪检系统的干部,认为进了纪委就是进了“保险箱”,从而更加肆无忌惮,一旦暴露出来就是大案要案或者腐败窝案,李名显也没法向上级交代。
现在这样就很好啊,李海把握好了这个度,恰到好处,考虑周全,完美实现了领导的意图,还不会留下后遗症。
对于李海的成熟和进步,李名显无疑是喜在心头,在李海任副处职满两年后,他就亲自督促干部室尽快启动选拔任用程序,利用半个月时间走完了李海升任干部监督处处长的全部流程。
又一年春节到来之前,李海顺利提任了处长。
年满31周岁的李海,就这样成为了省纪委最年轻的正处职干部,据说也是整个省委大院里最年轻的正处职干部。
按照这个发展势头,李海在40岁之前升到正厅职干部绝对可期。
一颗明日之星,在省纪委冉冉升起。
多年后,当李海站在一号楼省委常委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省纪委办公楼时,曾回想起这段主持干部监督处日常工作的经历,内心里对李名显、常治中、钟刚成等领导充满了感激。
要不是领导们有意给他“蹲苗”,帮助他夯实了成长进步的根基,他在之后的仕途生涯里,或许还做不到举重若轻从容不迫地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险和困难。
他能在45岁之前升任省委常委,迈入省部级领导干部行列,确实离不开多位贵人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