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观众们再次沸腾了。
他们想过无数种这次活动的可能。
按照正常流程,杨蜜和热芭已经上场,不是应该来一个简短的和电影有关的采访,然后再由两人表演什么小节目。
这次活动就算是过去了大半。
谁知道,杨蜜和热芭才刚上来,就要被赶下去了?
杨蜜和热芭也傻了。
她们只是开玩笑,这次活动没什么作用,最大的作用就是能露个脸。
没想到陈就是真的只让她们露了个脸!
这还是个人吗???
在台上,她们也不敢提出质疑,只能灰溜溜的下台。
热芭一边往下走,一边低声说:“气死了,真实气死我了!这演出时间恐怕比我任何一次表演都要短!我还做了这么久的装造!都白做了。”
杨蜜虽然也有些不爽,但更多的是震惊。
“别抱怨了,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是卖票,只要效果好,我们俩准备了不上去都行,这算些什么?要分清主次。”
“再说了,我们今天能露个脸,上一上新闻已经很不错了。”
说完,杨蜜又开始思考起来。
陈就是怎么做到第二次来赤壁还能一下子写两首诗词的???
他的脑子这么遥遥领先吗?
这也是直播间和现场的观众们想问的问题。
“我以为他上次来写赤壁赋已经把赤壁写完了!那篇文章可是典中典!没想到他这次还能写!”
“刚才那首叫《赤壁》的诗也才四句,说是他写的也还能说的过去,变态吧也不是太变态,现在的词又是什么鬼?!”
“我麻了,我还以为他这次来赤壁是第二次来,不会为语文教材做出什么新增文章的贡献,没想到,他那是变本加厉了!”
“主播古文古诗全部都写了,这是想写首词把诗词文凑齐吗???”
在众人的震惊的讨论中,陈就收起桌上刚写的《赤壁》,重新铺开了一张新的宣纸。
提起毛笔,再次写到。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陈就。
这几个字一出,观众们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
他不是在开玩笑,他是真的要写!
“妈的,他这是真的要写词啊!”
“再短的词,也比那四句的诗要长吧,他还真是给学生们上难度啊!”
“刚才那首《赤壁》已经够重量级了,这首词应该质量不会——”
这位现场观众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
他突然想起一个让人震惊的真相,陈就写出来的东西,有一篇是质量不行的吗?
一篇都没有!
“念奴娇应该是词牌名,后面的赤壁怀古才是词的内容,也就是说,他的这首词依旧是怀古?”
“看样子应该是,刚才不是怀了吗?怎么又怀!”
“我倒要看看,他能坏出什么花样来!”
在众人期待又好奇的眼神中,陈就继续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首苏轼的赤壁词作的经典第一句就这样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陈就写的也是尽兴。
只是一句,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就被表现了出来。
陈就也被这种情绪所感染,眼神变得格外广阔,似乎在他的眼里容纳了一个世界。
观众们看的也是闭了嘴。
一方面刚才的各种质疑在这阙词的面前都烟消云散。
实力不行?
这能叫实力不行?
那估计从古至今的历史上都没有行的人了!
另一方面,他们也被这阙词表达的气势所震撼。
“大江东去,浪淘尽。”
“这——”
“这也太叼了!”
“明明只是一句简单的景物,全词那大气磅礴的感情基调就被奠定下来了!”
“我靠,这就是古文词的魅力吗???”
“准确点来说,还得是陈就的实力啊!这超强的文学功底,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妈的,这一首比一首吊,他还是个人吗?”
“看来真应了那句话,能打败陈就的,只有另外一个陈就!”
这些讨论,陈就自然是听不见,他整理了一下心情,开始写第二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后面的几句,陈就写的很流畅。
这篇词背起来并不难,陈就当年也是背诵熟练。
刚才又默写了两遍,只要找到词的感觉,基本上背一句,下一句就能脱口而出。
就是这几句快速写出来的词,在观众中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好一个乱石穿空,好一个惊涛拍岸!”
“明明是对景物的描写,却完美的承接了前面一句大江东去营造的氛围!”
“关键是这只看景物描写,也写的很好啊!真是江山如画!”
“只是简单两个赤壁随处可见的场景,居然能写出如此功效,或许这就是作者的笔力吧!”
“我宣布从今天开始,乱石穿空和惊涛拍岸成为成语之一!”
有人在分析这阙词表面的景物,也有人更深入了一步,开始探讨起这阙词的真正用意。
“这些景物描写不过是为了衬托大气磅礴,汹涌澎湃的气氛吧,最主要的是为了引出词的主角,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说的有道理,我从我从事的现代文学角度来说,高级作者写出的所有景物都是为了人物或者故事情感服务的,单单只写景那是学生写法。”
“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看陈就虽然写的是词,但文学性也是相通的,用现代文学的标准来评判,这也绝对优秀!”
“再加上写词的难度,陈就不愧是文坛天才啊!”
那些文学研究生,博士,教授也是很准时的出现在陈就的直播间里。
开始发表看法。
有了之前几次看直播的经验,现在他们都默契的不报自己是哪个学校的谁谁谁了。
只讨论陈就的文字,不谈别的!
他们的出现,让直播间的评论区再次变成了学术讨论现场。
那些原本看乐子的观众,现在看评论区就是像在上课,还是那种混乱的小组讨论课。
看的是一阵头大。
也有些对文学感兴趣的观众,对这些讨论倒是看的津津有味。
看着看着发出一句:“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下面的人再跟一句:“俺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