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站在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见到皇帝久久不语,而倪元璐还在等着皇帝回话呢。
他急忙轻咳一声,提醒皇帝。
听到身边的咳嗽声,朱由检这才回过神来,他苦笑着摇头,对着倪元璐挥挥手:
“卿家劳累了,归位吧。”
“臣遵旨。”
倪元璐鞠躬行礼,退回了自己的班位上。
奏报继续进行,陈奇瑜站了出来。
皇帝离开前,他奉命清查全国田亩总数。
半年时间,清查出豪绅手中,已经被朱聿键犁了一遍的田亩数量,并不算太难。
尤其是腹黑皇帝的腹黑,已经传遍天下的情况下。
从去年至今,因为对抗朱聿键,天下那滚滚豪绅人头,那无尽破家豪强,还在震慑着所有人的神经。
在这样的局面下,没有人敢阻挠陈奇瑜。
“启禀陛下,臣带领皇家大学的学子们,以税务司吏员为基干,并以各地作物产出,与汉都商团签订供需协议的名义,清查天下田地总数。
十天前,臣已经初步理清田地数量。
不含奴儿干、辽东等地,不含三宣六慰等地,不含蒙古、乌斯藏等地,不含江南等地。
全国初步统计田亩总数,是十一万万七千八百六十七万亩。
这个数据,不包含军户田,不包含庄窠田,也不包含草场鱼塘林地等,仅仅只统计种植粮食的田地。
此数据,包含湖广地区的桑叶田。”
“朕知道了。”
朱由检点点头。
奴儿干、辽东是军垦区,本来就没计算在收取农业税的农田之内。
青藏高原那边是羁縻性质,耕地本身也少得可怜。
至于三宣六慰,大明在这些地方,一直以来施行的都是包税制。
明朝通过册封,来掌握这些地区。
三宣六慰的头人们,每年需要上缴银子的。
(《云南通志·羁縻志》三宣六慰·差发:
车里宣慰使司额征金五十两,
车里靖安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额征银一千四百两,
孟养宣慰使司额征银七百五十两,
缅甸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猛密安抚司、孟定府额征金六百两,
孟艮府额征金一十六两六钱六分,
南甸宣抚司额征银一百两,
干崖宣抚司额征银一百两,
陇川宣抚司额征银四百两,
威远州额征银四百两,
湾甸州额征银一百五十两,
镇康州额征银一百两,
大侯州额征银二百两,
八寨长官司、孟琏长官司额征银二百两。)
明初金银兑换比例,在十比一左右,到了明末,因为大量白银的涌入,因此,兑换比例在八比一左右。
而明朝给三宣六慰的定例,却是——金银比例4:1.
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差发”!
甚至,直到南明即将灭亡的永历末期,依旧派人进入三宣六慰收税,甚至,还有缅甸驱逐明朝收税使者的记录。
朱由检眼神闪了闪。
说实话,盛产金银的三宣六慰,这个纳税额并不高!
但是,不高,那也是要和人比的!
相对于——
某个沿海省份,每年仅有不足六两银子的商税……
某个产茶大府的茶税,每年仅有六两银子的茶税……
三宣六慰——已经是重税中的重税了!
陈奇瑜统计的,就是传统汉地的民户田亩总数。
也就是不计算诸如庄窠田、军户田、皇庄田,等国有土地在内的民间田亩数量。
套用后世的理解,就是分配到了百姓头上的田地数量。
这个数据,是不包含江浙皖等江南地区的。
也就是说,大明内地省,民田总数是超过十二亿亩的。
朱由检眉头挑了挑。
就只看这个数据,他就知道,陈奇瑜的统计,依旧不彻底!
自从宋代起,华夏土地,就进入了精耕细作模式。
而进入精耕细作模式的原因——没有可供开垦的荒地了!
土地这东西,不管哪个朝代,土地就在那里,田地的总数,是不会少的。
——除了像“我圣清”一样,疯狂制造杀戮,屠杀百姓,在内地制造大片无人区,以政府暴力为手段,强制制造土地荒芜,因而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后世有个词,叫做“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实则,统计的最高峰,是22亿亩耕地。
而后世的耕地,因为城市群几乎普遍建立在易于耕作平原地带的原因,因此,在劳动力充足的明代,耕地面积,实际上是要超过后世才对。
但是!
就算按照后世的田亩数量——内蒙1.7亿亩,东北4.5亿亩来计算,扣除这些地方后,关内土地是近16亿亩。
而陈奇瑜却仅仅统计出了12亿亩……
少了四亿亩土地!
就算没有统计江浙皖,但是,这三地后世耕地加起来,也就不足1.9亿亩。
按照两亿亩来计算!
也就是说,陈奇瑜的统计,依旧漏掉了两亿亩之巨!
朱由检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的敲击着。
虽然这时代科技不先进,但是,陈奇瑜带的是大学城内还未毕业的愣头青。
这些经过教育(洗脑)的年轻人,正是报国心爆棚的时候,他们统计的数据,是不会出错的。
朱由检的手指,轻轻的敲着,每一下,都让众臣心头直跳……
而明代西南疆域,是要比后世更大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漏掉的土地面积,更加庞大!
但是!
就算按照十二亿亩土地,并以每亩地的税收只有十枚铜钱来计算!
而今的铜钱,不到八百枚,就能兑换一两银子。
也就是说,就算这么粗略的计算,大明每年的农业税,最低也要有一千五百万两的银子!
每亩地只收10枚铜板啊!
就能收取了1500万两白银!
而实际上的田赋收入,是绝对不止这么一点点的!
1两银子=10钱=100分=1000厘。
也就是说,1厘相当于0.8枚铜钱。
明代加三饷时,有句著名的话,叫做“亩加九厘银”,也就是7.2枚铜钱。
单单这个“九厘银”,就应该收取到1080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