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元急忙反驳道:
“方督,不能这么算!
郑鸿逵、黄得功等人早前大量购买江南粮食。
陛下给予结算的是银元!
银元刚造出来那一阵子,兑换比一度达到了一比十几!
这两人为了赚取差额,早就将手中的银元兑换出去了。
方督你想想,他们硬生生将兑换比给干到了一比三左右,就足以见到流入江南银元数量的规模!
这些钱,据暗卫的调查,散在江南的约为三百万枚。
这么换算一下,他俩大约吸收了千万两白银。
这些银钱,徽商最少也要出了一半吧?”
方正化一楞。
江南本来是浙商和江西商人的天下,自从徽商崛起后,就逐渐蚕食他们的份额,而今已经能够力压他们了。
由此可见,散在江南的银元,徽商还真有可能兑换了一半以上!
方正化苦笑道:
“我怎么忘了这一茬!”
“若是这么计算,再加上暗卫们早前故意在徽州一带兑换的银元。
相当于已经挖出了八大家一半的存银了!”
方正化恍然大悟道:
“怪不得他们早早就要动用税银呢!”
正在此时,褚宪章走了进来,开口道:
“方督,我让那些徽人的库房里做了假账,儿郎们已经调动他们一半的存货……”
“方督,我们打到了这里,是不是该下死手了?
若是再迟一些,我怕徽人仓库那边,就要露馅了。”
暗卫们已经数次汇报,说是徽商那边早已行文给仓库,要上交拨付货物的数据。
虽然他们都用假账糊弄了过去,但是,就怕对方派人来查看啊!
他们能够控制了仓库看守人员,难道还能控制了人家查账的人员不成?
毕竟,若是拿下了查账的,长时间不让他们回去,徽商必然会起疑的!
到时候,可就露馅了!
方正化揉揉额头,询问:
“郑鸿逵呢?”
褚宪章回道:
“他昨天晚上到的南京,现在就在我们的码头上等着了。”
“好!”
方正化笑了起来:
“釜底抽薪计划启动!”
……
午时三刻。
南京城内的白糖价格,已经被杀红了眼的双方,降低到了三分银子一斤。
这个价格,对于从两广运回白糖的徽商来说,每斤白糖,已经亏本四分银子。
而对于汉江商号来说,还不到成本价呢!
要知道,狗皇帝当初种下了数百万亩玉米。
狗皇帝榨汁的办法更加先进,成本自然就压缩到了极致。
而每亩地的原材料价格,也不过只有一枚银元罢了。
……
方正化知道白糖的详细产量,也知道一亩地能够生产两百来斤白糖。
一斤白糖,单纯人工钱,也就几枚铜板。
成本的大头,反倒是给予种地农民的每亩地一枚银元的补助!
虽然按照银元与银子之间的兑换比来看,这个补助实在是太高了!
就算是现在,一枚银元在江南还能换了三两三钱二分的银子呢!
皇帝这可是等于每亩地,给出了三倍于农民种粮的收益啊!
但是,一想到银元的制造成分……
方正化就更加的佩服陛下了!
一枚银元重七钱,其中铅和铜,约莫占据了两钱的重量,所用的银子,不过才区区五钱而已!
而银元生产的速度,更是银子比不上的!
竖立在王府洲岛上的冲压作坊,这些天来,已经实行日夜两班倒了。
每天每台机器,都能生产五千枚以上的银元!
这么前后一计算,他手中的白糖,每斤实际上的成本,连十枚大钱都达不到。
也就是说,白糖的售价只要不低于一分银子,那就是有的赚的!
就算再加上运输的成本,每斤撑死了,也就再加了三枚铜板而已。
而今的售价,还能赚取两倍多的利润……
……
虽然这个价格销售棉纱,是很亏本的。
然而,当方正化控制了徽商仓库之后……
出现在汉江商号的棉纱,都是徽人自己家的。
在无孔不入暗卫的骚操作下,徽商在拿着自己的货,跟自己的钱打擂台……
……
拂水山庄。
汪然明的脸色很是难看。
坐在一边的徽商大管家们,也是眉头紧锁。
太快了!
任谁都想不到,原本计划里的三个月,竟然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杀到了这等境界。
甚至,就连坐镇徽州的家族族长,都来不及赶来。
他们却已经调动了家族半数存银了……
“汪兄,不能再等下去了!”
张小泉满脸寒霜:
“我们各家都已经拿出了一半以上的现银,若是继续这么厮杀下去,纵然赶走了明皇,没有三五年,咱们也是恢复不过来的!”
朱庆义脸色也不好看。
主家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此战若是损失太大,他这个大掌柜,就收拾了铺盖滚蛋吧!
……
相较给予身股,不论大小掌柜、伙计,只要是跟着东家干,就能获得分红的晋商不同。
徽商虽然团结,然而内部之间的变动却是很大。
很多徽人,都会在离家闯荡的时候,加入一个徽商铺子,去学习经验。
等到羽翼丰满之后,大都会脱离了老东家,利用自己掌握的渠道,重起炉灶。
徽州商号,就相当于徽州人开办商铺的培训摇篮。
甚至,这在徽人看来,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为这个规则,使得新生的徽商商号层出不穷。
这也是为什么徽商店铺能够遍地开花,甚至号称“无徽不成镇”的原因。
徽商自从宋代开始崛起,直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漫长的近千年时光里,从没辉煌了数百年不倒的商号。
徽商整体虽然越来越强大,然而,实质上却是一代代新崛起的商号,取代了老前辈们。
广义上来讲,徽商内部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打工仔与老板之间。
老商铺是新商铺的创业摇篮。
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徽人店铺的黄埔军校……
而晋商呢?
不掺杂家国感情,单纯的讨论晋商本身来讲:
晋商的崛起,是因为明朝边关制度——朝廷依靠商贾运输物资到边关,然后给予盐引结算货款的“开中法。”